返回首页 | 微博 | i| e | 360| w | 我想美容网 | 一起去留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分享资讯网房产 → 江苏 粮食种子银行 藏了5万份种子

江苏 粮食种子银行 藏了5万份种子

www.zgfxnews.net 来源:南报网 发布时间:2012-02-24 09:20:23

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里,有一间全省粮食的“种子银行”,“藏品”已经达到5万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种子,使我们碗里的米饭变得更香、口感变得更好,产量变得更高……昨天,记者对这间“种子银行”进行了探访……

南报网讯(记者 张璐 通讯员 樊忠卫)民以食为天,但我们几乎每天都吃的大米,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里,有一间全省粮食的“种子银行”,“藏品”已经达到5万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种子,使我们碗里的米饭变得更香、口感变得更好,产量变得更高……昨天,记者对这间“种子银行”进行了探访,并采访了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

探访: -4℃,种子能保存20年

这间神秘的“种子银行”,正式名称是“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藏身在省农科院一幢不起眼的三层小楼里。

王才林介绍,所谓“中期库”,是这里所有的种子最长保存期限只有20年。目前的5万份种子中有1万份是水稻,其他还有小麦、玉米、油菜等,这五万份的珍贵的“藏品”,是专家历时数十年,从全世界各地搜集而来。“它们在库里并不是一直在沉睡,每年至少要拿出6000份种子进行种植,以保持它们的活力。”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推开“种子库”厚重的密封门,一股凉气扑面而来。二、三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10多个敞开式的银色“书柜”,足足有两米多高。柜子里满是一包包银色真空袋,上面都有条形码。“别看这小小一包,每包都装了两三千颗种子,条形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与电脑一联网,名称、产地、性状都一目了然。”专家说,在低温低湿环境下,这些种子才能更好的保存。因此,种子库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下4度,湿度在50左右。

“种子银行”里还有两间实验室,分别进行“种子前期处理”和“种子活力检测”。“种子的前期处理要经过烘干、清洗、称重和发芽等环节,所有这些都合格后,才能获得入库资格。而活力检测,则是对已经入库的种子进行试种,观察他们的生长情况。”

研究:10年培育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上公认最好吃的大米在日本。而王才林曾有过三次日本留学的经历,亲身感受到日本大米的美味。“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想把日本的品种带回来种。哪知日本的稻米到南京以后,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也不好,根本不好吃。”

经过研究,王才林发现,米饭好不好吃,跟米粒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有关。他用日本粳稻中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半糯品种与江苏的高产粳稻杂交,历经10年时间,经过成千上万次配对、选种实验,终于培育出了好看又好吃的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在2007年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尝会上,“南粳46”获得第一名,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吃过南粳46号的人,这样评价它, 煮饭时,只要有一家煮了,整栋楼都可以闻到香,吃在嘴里柔软有弹性,非常有嚼劲,还有一丝丝甜味,没有菜光吃饭,也能吃下两大碗。”王才林说。

然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王才林发现,“南粳46”只适合在苏州、上海等南方地区栽种。为此,他们又育成了可以在沿江以及扬州南部、泰州、南通等苏中地区种植的“南粳5055”,

“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淮河两岸,争取到2014年前,全省范围内都能种上这种品种,让更多人吃上最好吃的江苏大米。”

方向:从“种子”身上寻找更多优秀基因

王才林介绍,目前种子银行里的5万份资源收集起来并非易事,是几代稻麦专家辛苦搜集才有现在的规模。其中有3万份曾在南京沦陷后,从水路偷偷转移到四川,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又重新运回南京。而在所有种子中,最珍贵的是3000份太湖流域古老地方品种和野生品种。“越原汁原味的古老种子,其中的基因资源保存得越完整,也就越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是要从众多珍贵的种子身上找出更多可以使粮食高产、稳产并且抗病的优秀基因。”

早在2000年左右,有一次,被称为“水稻癌症”的条纹叶枯病突然在苏南粳稻种植区爆发,当时几乎是无药可救。到2004年,受灾面积已达到2400万亩,占江苏粳稻的79。王才林带领团队开始了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的漫长攻关。他想到早在40年代,日本也曾发生过条纹叶枯病。“后来,我们把可以抗病毒的日本种质资源品种与江苏的地产品种杂交,果然培育出了能够抗病毒的新品种。就是后来被誉为可以抗击水稻癌症的超级水稻——‘南粳44’。”王长林介绍,一般水稻品种亩产就600公斤,而“南粳44”的亩产近800公斤,达到了农业部规定的超级稻产量指标。2010年,它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和主推品种。

眼下,王才林又带领团队转向另一种水稻病害——黑条矮缩病。“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抗病的基因,但只要有这个庞大的‘种子银行’,我们一定会成功

相关新闻
热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