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微博 | i| e | 360| w | 我想美容网 | 一起去留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分享资讯网教育 → 家,才是温暖的港湾……

家,才是温暖的港湾……

www.zgfxnews.net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2-01-20 16:24:34

他们都还会跑出来的。”小诚很确定。 “绝大部分流浪孩子的父母,不是离异,就是长期在外务工,或者是离世、失去联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这样总结。 这些流浪孩子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父母监管的缺失。小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过年才回家,他长……

“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启动后,记者跟随一个流浪孩子,亲历他的返乡之路

1月14日,四川省暨成都市“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启动,11名来自新疆、山东、湖南等地的孩子坐上救助专车回家过年。15日,“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11名流浪孩子站成一排,一个黄头发的男孩尤其引人注意,他就是小诚,已经离家流浪了半年多。

小诚的家,在遂宁市射洪县东岳乡兔生沟村。1月15日,记者随小诚一起,坐上救助专车,奔向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刘星 文/图

小诚15岁的人生已经被他演绎得足够丰富。

“我六个月起,父母就把我丢给奶奶,直到12岁。”小诚提起父母来,比陌生人的距离还远,尤其是谈到父亲时,更像在说一个他憎恨的人。

小诚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学文化,为了多挣点钱,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长期外出务工。

“父母过年回来么?”记者问。“回来又怎样,回来就是打!”小诚的头偏向一边,不屑一顾。在小诚心中,父母就是那个辜负他的人,对他没有付出,没有爱。

给小诚温暖的人是奶奶。“我想奶奶。她从6个月开始带我,一直带我到12岁!”在奶奶悉心照顾下,虽然家境困难,但15岁的小诚还是长到了1.75米的个头。

初中只读了1个月,小诚辍学了。“读不下去了,就在家耍起。”辍学并没有给小诚带来大把玩耍时间。相反,父母开始想方设法地管束他。2011年过完春节,父母就把他带到绵阳他们打工的城市。2011年6月,他不辞而别,离开父母,开始了流浪生活。

从绵阳家里跑出后,小诚的第一个选择是到绵阳的一家“乡村蒸菜馆”当学徒工。三个月内小诚学会了咸烧白等川菜的做法,去成都,他原以为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不过,成都可没有绵阳那么好混,求职不成,他开始拣废旧瓶子谋生。

小诚说,他在成都市青年路认识了不少朋友。“每天一起打牌啊什么的,大家都彼此照顾,有烟也一起抽。”小诚回忆,“有一个还会理发。看,我染这个头发才花50块。”

15日晚近7点,救助车终于

驶入了遂宁市救助管理站。小诚和

一同被送回家的小虎、小记和小凯在这里受到了热情招待。

青椒肉丝、青笋炒肉、醋溜莲白、番茄煎蛋,三菜一汤,救助站站长何利平给孩子们添上热腾腾的饭菜。小诚第一个拿到饭菜,坐到座位上。“快吃吧!”大家招呼小诚,他却坚持一直等到4个孩子都拿到了饭菜,才开始动筷子。在外流浪的日子,他懂得珍惜兄弟情义。

这一天很温暖。小诚不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救助站还为他们准备了瓜子、花生、糖和水果等年货。遂宁市民政局局长施瑞昶给孩子们带来了羽绒服、球鞋和一个小红包。

温馨的房间,温暖的被窝。可这一夜,小诚却睡不着,“五六点就醒了。”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又随小诚一起踏上了去射洪县的路。“你手机能不能上qq?”小诚借用记者的手机,登录qq后开始添加好友。“这是他们3个的qq号,我把他们加起。”15日晚上,4个曾经一起流浪的孩子互相留下了qq号,相约“网上再见”。

小诚的结拜兄弟是甘孜人,俩人是在成都流浪期间认识并结拜的,兄弟的女朋友则是湖南人。在这次专项行动中都已经被分别送回家。“那就异地恋了?”记者问。“才不呢?他们都还会跑出来的。”小诚很确定。

“绝大部分流浪孩子的父母,不是离异,就是长期在外务工,或者是离世、失去联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这样总结。

这些流浪孩子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父母监管的缺失。小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过年才回家,他长期跟着奶奶长大。小记母亲在他两岁时外出,至今未归,父亲在他3岁时外出打工,很少回来。

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小诚说现在即使不坐车,自己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小诚家还未完全通水泥路。走

一截水泥路,再走一截土路,车停

了。10米开外的地方是一片绿地,上面种着莲白和小葱。50米外有三间土坯房小诚的家。

小诚却不下车,只是坐着打望。“怎么我妈、我四老汉(邻居李代)都在啊?”

在大家催促下,小诚一只手拿着书包,一只手拿着新衣服,一步步走近家门。他悄悄告诉记者:“东西拿在手上是为了好跑。只要我爸在家,我立马跑。”

妈妈陈素云早已站在自家门口:“儿子,欢迎你回家。”对妈妈的话,小诚没有什么表示。他直接走进奶奶的房间,与奶奶拥抱。

“他在成都期间一直给我电话,说他在成都打工,都不知道他是这样的。”77岁的奶奶范启秀脸庞清瘦,她习惯了这样清苦的日子:“过什么年呀!有得吃就好了,地里都种着呢。”

陈素云很揪心:“我和他爸爸前后五六次去成都找他。有一次还是打的去的,就是听别人传他在什么位置,就立马赶过去了,结果还是没找到。他爸爸为此都病了两场。”小诚父母过得并不容易,妈妈陈素云每个月在餐馆收入1200元,父亲李贵做建筑工每个月不到2000元。

“以后打算怎么办?”记者问小诚。“何叔叔的建议我觉得可以考虑。”小诚嘴里的何叔叔,就是遂宁市救助站站长何利平。在何利平眼里,小诚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不是学过烹饪么?我想帮他联系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学习,让他掌握一门技术,也有个谋生的本领。”何利平说。“等我想好了,就去找何叔叔。”临别,小诚告诉记者。(文中流浪孩子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热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