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微博 | i| e | 360| w | 我想美容网 | 一起去留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分享资讯网综合 → 钟表领域的奇才传统工艺的杂家

钟表领域的奇才传统工艺的杂家

www.zgfxnews.net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2-02-25 21:18:51

曾景霖的小店不久后顺利地步入良性循环,柜台里的宝贝也逐渐丰富起来。 这就是曾景霖,一位传统工艺的杂家。 古老技艺绽新芽 今年已67岁的曾景霖师傅,8岁开始接触钟表,初一时凭借一本《修表指南》作为启蒙教材,开始学习钟表知识,时至……

“玩表看热闹,制表看门道。我这一屋子的"热闹",都比不上这3块"门道"。”南宁市新阳路某古玩城一间钟表行的老掌柜自豪地说道。

他,就是广西首个独立手工制作出“陀飞轮表”的钟表师傅曾景霖。他口中的“门道”,就是那3块亲手打造的宝贝“陀飞轮表”。

何为“陀飞轮表”?其制作难度与业界地位又是怎样?

“陀飞轮表,是瑞士人发明的一种机械表,代表着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其独特的运行方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和机械结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表中之王"。”说起陀飞轮表,年近七旬的曾老如数家珍。

曾老亲手设计打造的这3块陀飞轮表,24小时内的走时误差在-4至+6秒之间,达到了瑞士官方天文台关于机械表的认证标准。而全球仅有36人能手工制作陀飞轮表,可谓制表领域“精英中的精英”。

曾老与陀飞轮表的故事,还得要从20年前说起。

漫漫艰辛制表路

1992年,有媒体报道,香港矫大羽制作出陀飞轮手表,比瑞士同类表高出一级。该表被送到瑞士巴塞尔参展震惊世界,而他也成为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ahci)惟一亚洲籍会员……

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钟表收藏、维修经验的人,曾景霖被这则消息深深触动,决心对陀飞轮手表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我应该也能够制作出这样的表来!”这是当年曾老对自己立下的决心。

带着疑问与干劲,曾老开始查阅资料,寻找实物。然而,在当年的条件下,想要找到一块表的实物,甚至是一份详尽的相关资料,都是一种奢谈。

无奈之下,曾老只好写信求助远在美国的亲戚,希望从国外得到解答。果不其然,亲戚回信告知,陀飞轮表是一种具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表,制作难度极大,产量极其稀少,价格十分昂贵。如此一来,弄到一块实表就如登天般难,曾老不得不暂时打消这一念头,但亲手制作出陀飞轮表的决心却从未动摇。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广搜资料,等待时机。

惟有厚积,才能薄发。这一搜一等,就过去了10年时间。

转眼来到2003年,爱逛旧书摊的曾老终于有所收获,购得一本名为《名表论坛—陀飞轮专辑》的杂志。翻开图文并茂的彩页,曾老激动不已,仔细研究陀飞轮的结构原理。经过半年摸索尝试,他在一块国产表机芯的基础上,手工打造陀飞轮所需夹板以及零部件,表面以纯银打制,并给这块陀飞轮表起了个有趣的名字:“曾氏no.1”。

在购置了一台制表必备的“小摆车”后,如虎添翼的曾老立即着手设计制作“曾氏no.2”。历经数年精工细活,第二块陀飞轮表也于2009年诞生,该表为长方形机芯,采用国产统机快摆表的摆轮,加以自行设计的独特拉弹机构。陀飞轮转盘采用滚珠轴承,以增强抗震能力和提高机械传动效率。外观上,“曾氏no.2”同样由纯银打造,并进行24k镀金。虽历时数年,但曾老坦言,自己最为享受的,还是这制表过程中“苦并快乐着”的感觉。

积累了两块陀飞轮表的经验,曾老信心倍增,又于2010年设计制作出“曾氏no.3”。与前两块不同的是,这块表不再采用滚珠轴承,而是圆形机芯同轴式陀飞轮表,以“单向双石”结构代之,使摆轮运转更为轻盈灵动。

如今,这3块“曾氏”系列陀飞轮表,就陈列在曾老钟表行最显眼的柜台中。“曾经有顾客出高价想买走我的陀飞轮表,我没答应。为了这3块表,我倾注了20年的心血,这不是金钱所能衡量,也不是我制表的初衷。”曾老边说,边用绒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其中一块陀飞轮表。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

倾20年心血,手工打造3块世界级机械表,这对作为钟表匠的曾景霖来说,可谓职业生涯最光辉的顶点。但除了制作钟表,曾老的主业还是玩表、修表。如今,曾伯经营的古董钟表行里,展示着他几十年来,通过购买、交换而来的实金怀表、座钟,以及国际各大著名品牌的实金手表,它们大多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

说到修表,曾老也有自己的一条原则:修别人修不好的表,修自己没见过的表。一些被知名手表维修行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钟表,到了他那儿却往往能“起死回生”;一些同行们说不出有疑难杂症的钟表,他却常常能道出个“子丑寅卯”;一些被顾客送来自己没见过的表,他哪怕不收钱也要修理好。

这就是曾景霖,一位性情中人。

除了对钟表情有独钟,曾老还在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上多有涉足,并且小有成就。中学时,曾景霖师从一位专家学习盆景艺术。在他的点拨下,曾景霖从学习制作盆景小配件做起,在家中庭院自建烧窑,成批烧制并成功与一家陶瓷店签订代销议。此后,曾景霖的工艺美术之路越走越宽。他在柳州柳侯公园摆弄过假山,在南宁五金厂操作过机床,也曾在南宁工艺美术厂独当一面,数赴广州参加“广交会”。 走南闯北的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锻炼了他的胆识。1988年,已经40多岁的曾景霖决心“下海”,开了一家工艺加工店。经营有方,曾景霖的小店不久后顺利地步入良性循环,柜台里的宝贝也逐渐丰富起来。

这就是曾景霖,一位传统工艺的杂家。

古老技艺绽新芽

今年已67岁的曾景霖师傅,8岁开始接触钟表,初一时凭借一本《修表指南》作为启蒙教材,开始学习钟表知识,时至今日,已积累了50多年的制表、修表、玩表经验,但在曾老心中却一直有个遗憾:他从未正式带过一个徒弟。他担心,这项工艺会在不久的将来失传。

几年前,曾老也尝试收过几个学徒,但他们都过于急功近利,才学了几个月便放弃了。“制作钟表无法短时间学会,而是需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方可取得成就,自成一家。”曾老坦言,制表须先从修表开始,同时还要掌握机械原理,练就纯熟技术。如果初学者没有兴趣和决心,这本就不易的学习过程,便会更显枯燥乏味。

民间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引起了南宁市教育局的关注,能否将曾老的技艺引入职业教育的课堂?既能使职校生掌握一门技术,又能传承发扬这一精湛的工艺。经走访洽谈,教育局已与曾老达成合作办学的意向。

“这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南宁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职校不仅需要教师,也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年纪愈大,愈发感到经历也是财富,经验之谈更是应该与年轻人们分享。”谈到钟表制作工艺的传承,曾老不禁感慨。一辈子勤学好问的他,在女婿的帮助下,学会了电脑操作,并从去年10月开始,在“名表论坛网”上以《表经趣谈》为题,陆续将自己毕生制表玩表漫漫历程及心得体会发布网上,到目前,已发布21篇文章。

“我是一个老的"新表迷",玩表50余年,但在网络上,我却还是初学新手。”曾老笑着说,“现在年轻人不都爱上网嘛,我希望我的一点经验之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读到。”

相关新闻
热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