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朱同生告诉记者,去年他分管的1548亩田由于养护得好,一下就多挣了7万多元,加上基本工资,一年挣了近10万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像的。 “截至目前,全县已追施小麦拔节肥31万亩、油菜薹肥18万亩,防病治虫24万亩次……
全椒县田间管理抓得紧、抓得实,油菜、小麦长势好于去年。记者在该县十字镇汊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看到——
3月20日,春分,持续的低温阴冷天气逐渐转暖。记者来到国家商品粮基地全椒县,一场春雨刚刚过去,这里已经呈现出一片生机,麦苗青青,油菜碧绿,留作秧田的土地翻整一新。
踏着被春雨滋润透了的泥土,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彭守华正在十字镇的油菜田里传授油菜病虫害防治知识。老彭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偏多,气温偏低,不利于春耕备耕。随着气温回升,我们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及时中耕培土、清沟沥水,增加土壤通透的性能和地温,加快根系恢复性生长。从总体来看,油菜、小麦的长势还是好于去年。”
“目前,我们有10个技术服务队,到10个乡镇指导春管、备耕、春防工作。我们还有100名农技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要求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个行政村、10名示范户、1名到2名种植大户,进村入户,到田指导,每户指导次数不得少于3次。”随行的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德金说。
十字镇汊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这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目前承包了1.37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和油菜。合作社负责人喻圣林告诉记者:“种了这么多年的田,我越来越感觉人才是关键。除了县里的农技人员经常下乡指导外,我们还有自己的土专家。这不,我这一万多亩田的日常管理,就交给6名技术人员去负责。”
“一万多亩田就靠6个人,够么?”记者问。
“完全可以。我们前年就开展了机耕、机播、机收一条龙作业,现在已有农机手106人,有插秧机、深耕机、开沟机、旋耕机等123台农机,从种到收,基本靠农业机械。我们的技术人员主要做技术推广和日常管护,比如把最新的农业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秧苗叶子黄了提醒灌溉施肥或打药等。说白了,这6个人就是我们的专家顾问。”喻圣林说,“去年我们水稻亩产达到1050斤,整个合作社纯收入超过520多万元。”“怎么让技术人员干得欢、留得住呢?”“很简单,就是用经济激励的杠杆,撬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他告诉记者,“我们不仅给农技员基本的‘年薪’,还给提成,而这个提成是要靠成绩来换的。他们人人有指标,超产提成、多产多得。”农技人员朱同生告诉记者,去年他分管的1548亩田由于养护得好,一下就多挣了7万多元,加上基本工资,一年挣了近10万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像的。
“截至目前,全县已追施小麦拔节肥31万亩、油菜薹肥18万亩,防病治虫24万亩次,发放明白纸8万余份。农技人员入户到田指导1300多次,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产品,总体可满足春耕的需要。”杨德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