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展剧集数量多达365部11000多集,为历届之最,首都电视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介绍,今年参展的剧目中,现实题材和当代题材的比重远远超过历届,戏说、宫斗剧明显减少,为儿童和老年人打造的电视剧也比往年增多。无论如何,这么多剧集,绝……
广州日报3月30日报道 2012年春季(第十届)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前日在北京落幕,今年参展剧集数量多达365部11000多集,为历届之最,首都电视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介绍,今年参展的剧目中,现实题材和当代题材的比重远远超过历届,戏说、宫斗剧明显减少,为儿童和老年人打造的电视剧也比往年增多。无论如何,这么多剧集,绝对会让观众无所适从:“这么多,我们能看多少?”
记者发现,在众多新亮相的剧目中,明星投资客无疑成为一大趋势,其中杨幂(点击观看杨幂影视作品《八星抱喜》、《画皮》) (微博)也首次试水监制,新剧《兰陵王》中,他将与林依晨谈上一场缠绵悱恻的恋情。
繁荣:亮相电视剧数量破纪录
据记者了解,去年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同意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剧共有1040部33877集,但实际拿到发行许可的只有469部14942集,而全国所有电视台可播出的电视剧集仅6000到8000集,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已拍摄完成的电视剧根本无法播出。这一热潮今年似乎仍在延续,春推会上,共有多达365部11000多集参加交易会,为历届之最。
隐忧:热钱涌入急功近利
题材扎堆、明星“撞脸”
记者在春推会上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大部分人认为,如此繁荣景象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不少忧患。导演尤小刚透露,每年15000集以上的产出量,只有约三分之一能播出,大量故事雷同毫无新意的电视剧都成了“牺牲品”。“热钱多了是好事,但热中也需要冷静,仓促上马四处圈钱的急功近利,不但破坏了创作规律,也大大增加了影视行业的风险。电视剧生产量大造成资源上的浮躁,比如电视剧情节桥段化、题材扎堆、明星出镜率高经常 撞脸 ,这些都不利于产业发展。”
80的电视仓促赶工质量差
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副会长、曾创作出《你是我兄弟》等剧的编剧彭三源也表示,现在很多“外行人”进入影视行业,盲目投资、仓促上马,是投资失利的主要原因,“编剧创作一部作品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但一些制作单位只给编剧半年时间创作,现在80的电视剧是赶工赶出来的,导致剧本粗糙、创作粗糙,大量的影视作品最后死于原创。”
明星当监制 “名 利”合作模式成新宠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时下影视公司力邀明星当制作人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也是一种有力的营销手段。明星转幕后当制片人或监制,无疑将给购片方派送定心丸,这种“名 利”的合作方式,也将是近几年影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首先,明星担当制片人兼主演的电视剧肯定会保证固定收视群体,让该剧起到未播先红的效果。”
刘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