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叔和桂叔这对“莫家拳双雄”到桥头各个村教授治安队员练习莫家拳,增强他们徒手与歹徒搏斗的能力。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以犀利的腿法见称,有“一腿胜三拳”的美誉。 人们一提起东莞的莫家拳,就想到桥头,都说桥头的莫家拳最……
最近,许叔和桂叔这对“莫家拳双雄”到桥头各个村教授治安队员练习莫家拳,增强他们徒手与歹徒搏斗的能力。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以犀利的腿法见称,有“一腿胜三拳”的美誉。
人们一提起东莞的莫家拳,就想到桥头,都说桥头的莫家拳最正宗。
近日,记者走近桥头镇大洲村的两位老拳师70岁的莫柏许(许叔)和68岁的莫培桂(桂叔)。
大洲村当年有3个武馆
回忆起小时候学武时,许叔介绍道,“我12岁开始学莫家拳,白天上课,晚上点着煤油灯练拳,还亲手抄写了《莫家拳棍谱》。那时候,几乎个个青年仔都练拳,就像大家现在打篮球一样,我们大洲村一个村就有3个武馆”。
“后来因为文革停了10年的习武”,文革过后,许叔白天在田里干完活后,晚上便又回来村里的树下与拳师们交流、练拳,几十年如一日,拳不离手。
莫家拳推广至全镇小学
2009年9月,桥头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新学期一开学,就发现多了一门有趣的课程莫家拳。为庆祝莫家拳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广莫家拳文化,桥头镇第一小学挂牌成立“莫家拳训练基地”。
从那时开始,第一小学每天都进行一节莫家拳教学课。不知不觉,许叔一教就教了两年半,桥头镇莫家拳武术队队长莫培桂也成了副教练。
从今年开始,桥头镇将把莫家拳教学课推广到全镇所有公、私立小学,由许叔和桂叔开课教会小学的体育老师,再传授给小学生们。
莫家拳渐成“花拳绣腿”
虽然两位莫家拳传人对拳术的传授不遗余力,但是莫家拳的传承仍存在不少难题。
“大洲村也就我们两个比较老的拳师”,桂叔介绍说,“能学会整套拳法的拳师更少,我自己都没学完整,只有许叔学了一整套的”。许叔说,每天勤练武的话,学完整套也要几年时间。
另一个难题是,一些学徒基本都在60岁以上,以图锻炼身体的,少有能坚持学下来的青壮年。“而小学生面临着升中的压力,一上中学中断了训练,也就全忘掉了。”
莫家拳本以犀利的脚法见称,但是桂叔说,“现在的腿上功夫大不如前了”,多以教授拳法与棍棒为主。
桥头莫家拳目前尽管招式还在,但是实战能力大减,逐渐嬗变为表演性质的“花拳绣腿”了。莫家拳本是代代相传,但是许叔的儿子和孙子已经不会打拳,桂叔亦表示无家人继承。
想到现时面临失传的局面,昔日的“莫家拳双雄”唏嘘不已。
莫柏许:1942年出生,桥头大洲村人,莫家拳第五代传人,12岁拜师学艺,师从著名拳师莫照容。曾在深圳宝安、茶山南社、企石莫屋等地教习武功,广授众徒,现为桥头中小学生学习莫家拳的总教练。其亲手撰抄的《莫家拳棍谱》已经保存近50年,成为当今人们研究莫家拳的重要资料。
莫培桂:1944年出生,桥头大洲村人,莫家拳第五代传人,15岁学习莫家拳,练得一身好武艺,现为桥头镇莫家拳武术队队长。
希望开设武馆 传承莫家拳
东莞时报:练莫家拳会受伤吗?适合什么样的人群练?
许叔:我练莫家拳这么久,很少出现受伤的情况。莫家拳老少皆宜,即使没有提高实战力,对锻炼身体也有很大帮助。
东莞时报:对莫家拳的传承或学徒们有何寄望?
桂叔:我们几个传人都希望能尽快开设一个莫家拳的武馆,这将对传承拳术有大大的帮助,现在主要是缺乏资金来源。对于学徒,希望不忘锻炼、精进拳法,更希望有人能把整套拳法传承下来。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