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影星这条路,郭晓冬与哥哥郭晓峰坚持奋斗了很久。郭晓冬因为《暖》、《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誓言今生》、《一日夫妻百日恩》被观众熟知,哥哥郭晓峰这几年因为《红色电波》《我是真的》《国门英雄》浮出水面。 “郭家兄弟”因……
从农民到影星这条路,郭晓冬与哥哥郭晓峰坚持奋斗了很久。郭晓冬因为《暖》、《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誓言今生》、《一日夫妻百日恩》被观众熟知,哥哥郭晓峰这几年因为《红色电波》《我是真的》《国门英雄》浮出水面。
“郭家兄弟”因谍战戏中的角色尽显正气,二人心目中都深埋着英雄主义情结。前日新快报记者先后电话采访了分别在异地拍戏的“兄弟俩”郭晓冬、郭晓峰。“谍战新教父”郭晓冬言语间难掩对哥哥的感恩,否认了之前对于家庭不和的传闻。“萌系硬汉”郭晓峰也从早年的排斥弟弟推荐到如今希望两人能真正一起飙戏。“必须的”是哥俩对于很多问题的共同坚持。
如今兄弟俩拍戏很忙,平日里很少聊天,最多只是嘘寒问暖。郭家兄弟出生于山东沂蒙的小村子,从小在家务农,但是年少时期就对文艺十分钟情。
郭晓冬:大学学费都是我哥资助的
情怀不改北漂全为演员梦
新快报:小时候有没有被哥哥欺负?两人最早演出是什么时候?
郭晓冬:他出去玩时不带着我,觉得我是跟屁虫就把我撵走了。他给我起外号叫“鹅头”,因为我的额头很大。我们要一起做农活,我干得比他多,因为我很听爸妈的话,分工好的活儿我一定会干完。十七八岁时,村里有宣传队参加乡里的汇演,我与哥哥第一次上台演出,那时流行《童年》《明天会更好》《十五的月亮》《小草》。他的歌唱得好,我哥的综合素质比我好。
新快报:当年你一封信就把哥哥叫来北漂,为什么哥哥没有参加考试?
郭晓冬:1993年我哥已经在浙江做司机了,3月份我先来北京,孤军奋战很痛苦孤单,我给他写了一封信。8月他就来了,我们住在海淀区招待所的地下室。当时我们两个人都在跑龙套,一天能有十块钱左右。每年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都在拍戏,我们这种外来人挤进这个圈子里很困难,要有特别强的专业素质才行。所以我决定去考考试试,如果真的考不上,我就差不多要真的回老家了。没有想到居然考上了,命运对我很偏爱。
哥哥无条件出钱
却拒绝弟弟帮助
大学时你一去找哥哥他就得给钱?
郭晓冬:考上时我哥也不敢相信,这种好事能落在我们头上。当时我说“坏了,考上了”,像是一个梦,害怕一醒就破碎了。电影学院从我入学这一年开始收学费,一年要一万块。到底上还是不上,是很艰难的选择。但我必须去读,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考大学的学费主要是哥哥提供的,他在剧组一个月1500块钱,他全都存起来给我。大学时真的是没钱吃饭,现在听起来像笑话一样。偶尔有跑龙套演一两场戏的机会,别人不去我都会去。大学里的学费问题是很大的压力。
新快报:后来你有能力了,哥哥却拒绝你的帮助?
郭晓冬:我从经济上帮助哥哥,很多戏也希望推荐他。他很硬,不想给我添麻烦。他常说一句话:你把自己弄好了再说,让我特别感动。长兄如父,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最强大。《新结婚时代》时的角色很适合他,但是他死活不来演。后来拍《我是真的》时并不是我推荐的,是制片人看到我们做客的节目才找到我们俩的,这个当时在浙江卫视创下收视第一的好成绩。我跟哥哥说有什么活儿就赶紧去,别再推了。
新快报:现在哥哥演戏功力如何?两人会不会比较?
郭晓冬:我的很多戏播出时,只要我哥有时间他都会看,比如《大校的女儿》《新结婚时代》,他会告诉我哪些是优点和缺点。之前央一播出的《国门英雄》《我是真的》我也看了,我觉得我哥演得真不错,进步特别大,很多戏都让我哭了。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推荐他,其实我哥不用我推荐了,他的戏约都到年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