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抱了四五本书到办公室,其中三本都卷了角。我来不及心疼,哭丧着脸,问:“就这些?”老张的眼睛瞪得老大:“你说呢?”为了几本书,我不可能和老张闹翻,只好作罢。 从老张那儿要回了几本书,极大地树立了我的信心。一位女同事也借了我的书,……
买书,就是用来阅读的,我三十五岁以前,一向这样认为。因为这个理念,不管谁借书,我从来不打折扣,总会满足他的要求。
每年,我买书都花了不少钱。可我的书柜,除我常看的几本书,基本上都是些破破烂烂的书。搬新家时,妻帮我收拾书房,问我的书都到哪儿去了。我也倍感心疼和奇怪,按我买书的支出,少说也有几千本书了,怎么两个书柜都没装满呢?
我搬好家,静下心,在头脑里梳理了一遍。有些记不清的,只好作罢;记得清,我明儿就要书去。
为了几本书,去别人家里要,我拉不下这个脸。我想来想去,还是含蓄点儿好。办公室的老张,就借了我不少书,先拿他“含蓄”一下,看效果如何再说。
在办公室,老张休闲地品着茶,在电脑上浏览网页。我拉了张椅子,坐在老张旁边,没话找话,看见老张点击什么网页,便和他扯什么话题。老张见我对他关心的话题感兴趣,来了兴致。我俩边浏览网页,边闲聊着。
这时,老张点出了网上书店,问:“小李,你近来看什么书,推荐给我读一下。”我见时机已到,说:“老张,我想读读《战国策》,可在家找遍了,就是没有找到。你借过我这本书吗?”老张把眼睛移开电脑屏幕,瞄了我一眼,说:“我回去找找看。”
我不由暗喜,有门。我加了一句:“假如借我的书,都看完了的话,都还我吧!”老张说:“好,一定!”第二天,老张抱了四五本书到办公室,其中三本都卷了角。我来不及心疼,哭丧着脸,问:“就这些?”老张的眼睛瞪得老大:“你说呢?”为了几本书,我不可能和老张闹翻,只好作罢。
从老张那儿要回了几本书,极大地树立了我的信心。一位女同事也借了我的书,要回来,更应该没有问题了。
一天上午,在上班路上,这位女同事刚好走在我的前面,我左顾右盼,见没人,快步追上她,说:“小文啊,你借我那几本书——”我仿佛做错了事,声音低得可怜,“该还了”三字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口。女同事皱着眉,作思考状,幽幽地说:“嗯,我记得有这么回事。这样吧,我回去看看,好吧!”我见女同事承认借了我书,头像鸡啄米地点着,说谢谢,非常感谢,似乎我借了她书。
下午,她还了我两三本书。扔下书,她扭头就走。我欲言又止,知道说了也没用,就这么多书了。
这两位同事,好歹还给我还回来几本书。可有些人,就不行了。我刚开口,他就嚷嚷:“这年头,谁看书?我要看,会借你的书看?你那么喜欢读书,你借过我的书吧?”我憋了一肚子火,气得翻白眼,可又不能发作。口说无凭,我拿不出证据啊。
回到家,我学藏书家叶德辉写了一个字条,贴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书和老婆,概不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