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坚守与追求。 这两个字在报业的出现频率很高,但这一轮的改版还是值得关注。 这是一轮“集体”改版。在最近几个月里,北京、广州、成都、山东、云南……多家报社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版,且变化之处确实让人叫绝。 这是一轮带……
近一段时期以来,多家报纸的改版不约而同地进行着。从追求视觉冲击到变换版面定位,从重构报纸内容到力争聚变效应,在这一轮改版中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变,是报纸的常态,是报业在新传播环境下所做的改变与尝试;不变的,依旧是对新闻品质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坚守与追求。
这两个字在报业的出现频率很高,但这一轮的改版还是值得关注。
这是一轮“集体”改版。在最近几个月里,北京、广州、成都、山东、云南……多家报社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版,且变化之处确实让人叫绝。
这是一轮带有颠覆性的改版。《广州日报》的“第一纸”,《华西都市报》的“第一眼”,这些设置都对报纸原有的版面功能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
这是一轮更贴近读者的改版。一些报纸尝试推出“速读”版面,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在形式贴近的同时,内容上的贴近也特别清晰地体现在民生定位上。“坚决坚持坚强的民生路线”——这是《生活新报》此次提出的口号。
这是一轮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改版。报纸一方面把网络的内容“为我所用”,比如《北京晨报》的新媒体板块,同时将改版视为媒体融合的契机,比如《华西都市报》此次坚持“集群”发展的理念。
当然,在这些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改版的最直接效果——版面视觉也越来越具有冲击力了,因此,我们也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将好看引申到报纸骨髓。
《广州日报》改版推出“第一纸”。
《生活新报》改版后突出视觉效应。
《华西都市报》改版强调“集群”概念。
《山东商报》改版主推“态度”。
视觉变革 “将好看引申到报纸骨髓”
代表媒体:《新京报》《京华时报》等
□本报见习记者 赵新乐 记者 袁舒婕
眼球经济、眼球时代、眼球效应……这一系列熟知语形象地展示着一个道理:信息盈余的今天,能否让受众的视线在你的产品上多停留一秒,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于面临各种挤压的报纸来说,改变外在形象、增强视觉冲击,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