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微博 | i| e | 360| w | 我想美容网 | 一起去留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分享资讯网财经 → 化妆品连锁帝国莎莎兵败大陆之谜

化妆品连锁帝国莎莎兵败大陆之谜

www.zgfxnews.net 来源:美容门户网 发布时间:2011-12-30 20:13:02

这是一篇关于化妆品,化妆品代理,连锁的文章。对于亚洲最大化妆品连锁帝国的掌舵者、莎莎集团(00178.HK)主席兼行政总裁郭少明来说,兵败内地或将是其人生的第四个低谷。2011年中期财报显示莎莎集团营业额达27.8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上升32.7,其中内地业务亏损达1970万……

对于亚洲最大化妆品连锁帝国的掌舵者、莎莎集团(00178.hk)主席兼行政总裁郭少明来说,兵败内地或将是其人生的第四个低谷。2011年中期财报显示莎莎集团营业额达27.8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上升32.7,其中内地业务亏损达1970万港元—在过去的6年间,亏损总额已超1亿元港币,今年亦是其连续第6年亏损。他此前拟定的2011年达到100家的内地扩张计划亦早已腰斩,已开出的44家店铺至今水土不服,生意萧条。

类似的危难局面此前共计三次,郭均化险为夷—1989年,创业之初,商铺业主见郭生意兴隆,恶意加租3倍,令其不得不另觅他处;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使得主打游客生意的莎莎营业额大跌;2003年,香港50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非典爆发,生意门可罗雀。

与内地业绩萧索对比鲜明的是,莎莎却是内地人赴港购物的必去之处。在弹丸之地的香港,莎莎拥有超过70家店面,星罗棋布于铜锣湾、中环、尖沙咀、荃湾等黄金地段,旗下拥有多达600个品牌,16000种美容护肤产品,约占香港同类产品35的零售市场份额。一高一低,缘何如此?

“化妆品连锁大王”郭少明曾是折扣化妆品超市的首创者。1978年,时任隧道收银员的郭在香港铜锣湾总统商场,以2万元租下仅4平方米的化妆品柜台开始创业。他的妻子并不喜欢前任所留莎莎这个名字,觉得带有前店主失败的晦气,因改名尚需1000港元,囊中羞涩的郭只能将就。当时,香港化妆品零售网点多为百货公司专柜及药房。

郭当时另辟蹊径引入超市开放式货架,并以较百货公司低20到50的大幅折扣销售化妆品,结果异军突起。在香港莎莎门店每两秒就有一笔交易发生,每10秒卖出一支口红,每12秒卖出一瓶香水。如此销售奇迹使其跻身为亚洲最大的化妆品连锁店,2010年营业额达49亿港元。

郭将其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三赢策略”,即良好的服务、优惠的价格、齐全的品种,并将此模式成功复制到澳门、新加坡等地。2005年,郭宣布进军内地,并计划在2011年将其内地店铺数量扩充至100家—这一计划已成水中泡影。

首当其冲的障碍是内地复杂的关税、检验检疫及产品代理政策。内地进口化妆品需缴纳高额关税,其中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彩妆及香水仅消费税就高达30,除此之外,还要缴纳17增值税,6.5至10关税,最终这些刚性税收高及产品售价的一半。

相关新闻
热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