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也被其他人承包,再去也不好了。”王祥说。虽说不能再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理发,可他那个不起眼的小理发室还比较受老年人欢迎,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习惯找他理发,2元、3元随便老人给;有时王祥不肯收钱,老人们却不乐意,因为在农村“不作兴理发不给……
仪征市青山镇红星理发室老板王祥从20年前开始学雷锋“上瘾”了,20年来义务为贫困人群理发,有人说他傻,不过在王祥看来,这样的“傻”值得。近日被王祥被表彰为“仪征好人”。
芦立坤今年67岁,老伴早年去世,女儿也出嫁多年,38岁的儿子芦业贵自小患小儿麻痹症,常年不出门。因为住在半山腰,出入不方便,芦业贵18岁那年,芦立坤第一次请王祥上门给儿子理发。
“第一次看到他,觉得他们家挺可怜的,理完发我就走了,没肯收钱。可能老芦觉得不好意思,不再喊我给他儿子理发。他不喊,我就自己去,每个月去一次,理完就走,只是举手之劳,根本没什么的。”王祥一边理发一边说,“20年了,他们家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老芦更老了,我也老了。”
王祥说,在他们那个时代,人人都在学雷锋,自己也立志要做一个雷锋式的好人。1984年,王祥在青山镇街道开了个七八平方米的小理发室,虽说只有两把椅子,但在那个时候生意还很红火。1986年的一天,市个私协会来到青山镇,组织镇上个体户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王祥积极参加,从那天开始做起了雷锋,一口气为镇上几十个居民免费理发,感到很开心。
后来,王祥学雷锋“上了瘾”,总想着再找点事情学雷锋,瞄来瞄去选中了镇上的敬老院,把为老人们理发的任务全包下。“当时敬老院也在龙山上,有20多个老人,每个月抽一天时间为20多个老人理发。一个月当一回雷锋我能承受,也很乐意。”王祥说,“起初,妻子觉得我为别人免费理发有些不务正业,毕竟她没有工作,孩子也小,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后来,他带着妻子去敬老院看自己为老人们理发的过程,妻子也被感动了,主动要求跟他一起去敬老院。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2006年腿被车撞伤之后,我就没法再去敬老院了。后来敬老院搬迁,理发也被其他人承包,再去也不好了。”王祥说。虽说不能再给敬老院的老人们理发,可他那个不起眼的小理发室还比较受老年人欢迎,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习惯找他理发,2元、3元随便老人给;有时王祥不肯收钱,老人们却不乐意,因为在农村“不作兴理发不给钱”。
那个曾经红火一时的小理发室如今每个月只能给王祥带来几百元的收入,他依然乐此不疲。他说这就是自己理解的学雷锋选择做一件很小的好事,然后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