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微博 | i| e | 360| w | 我想美容网 | 一起去留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分享资讯网综合 → 不要给王澍贴标签

不要给王澍贴标签

www.zgfxnews.net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2-3-9 20:12:26

“中国风格”等标签。 “挺可笑的。像是行外人干的。简单化是对他的一种贬低。”葛明说,从严肃的意义上来说,他认为王澍的作品存在标志性的一致性,但不是什么“主义”,上述种种形容词,都不是他的本质。“他的本质应该是教育、文化,这是他的抱……

有人去探视王澍的课堂,发现基础教学以木工课为主,接着是石头、砖头、砌筑等课程,也要读《老子》、《论语》、《中庸》。王澍曾给学生上课时要求他们去观察居民的生活方式,几点起床、买菜、做饭等,让学生明白建筑会影响人的生活起居,无论是造房子给人住还是干别的,都应该扎根于真实的生活之中。这很像是复原了王澍自己的童年时代。王澍的父亲在铁路局工作,母亲是教师,因兰新铁路的建设,父母来到新疆安家。他曾回忆说“我记得天气非常寒冷,父辈们习惯于像沙龙一样聚会,几十个人聚在一个人家中,喝着咖啡,谈鲁迅、普希金”。一年两三次,王澍从乌鲁木齐前往北京探望姥姥,在3700多公里的火车路途上涂鸦作画,播下创造的种子。此外,王澍的姥爷是木匠,儿时的玩具都是姥爷亲手所做,王澍的父亲喜爱品种改良,在家中花盆栽种小麦,家中的家具也是出自父亲之手。王澍本人也从小接触自然,会干农活。

房子会说话,说的是造房子的人的情绪。正如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互相反射着对方,将自己隐藏为“匿名的建筑”,以此构成了城市的主体群落;将废弃的旧砖旧瓦拾回来,泰然自若地当做新房子的建材,这个赢得普利兹克评委会尊敬、在评审词中称为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又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的循环利用的做法,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一种朴素的起居、劳作、自制自足的生活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静致远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王澍的建筑信仰和建筑语言。

他只是想恢复一些本来就有的东西

一夜之间,王澍的作品被命名为“新江南主义”、“新乡村风格”、“复古怀旧”,还被贴上“中国美学”、“中国风格”等标签。

“挺可笑的。像是行外人干的。简单化是对他的一种贬低。”葛明说,从严肃的意义上来说,他认为王澍的作品存在标志性的一致性,但不是什么“主义”,上述种种形容词,都不是他的本质。“他的本质应该是教育、文化,这是他的抱负。你去听他讲课,绝对如痴如醉。某种程度上,他是想恢复中国一些本来就有的东西。很多人批评他太‘复古’了,在我看来这只是个建筑策略。太多的人其实还不如他现代,有没有一种批判能力才叫现代,不是拿个iphone就叫现代。”葛明说。

正因为王澍在浙江的乡村到处搜罗传统建筑技艺和材料,使得一些濒临失传、遗忘已久的匠艺绝活又被唤醒,存活下来。以数百万块不同拆迁现场捡回来的砖块重新聚合在一起的建筑物,它最重要的意义是提示人们去思考“我们是不是拆得太快了,是不是只顾拆除而忘了它们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下怎么合理利用这些工艺,发挥它在建筑学上的价值”。

“你要知道,王澍不是那种弄点中国符号去西方兜售的当代艺术家。按照他的知名度,早就可以到处造房子接大项目。可他还是选择在江南一带,不熟悉的他不做,要做就做纯正的。”葛明说。

模仿他?不如学学他的专注

“他既不复古又不托古。有时候我会说王澍看上去像一个古人,这是指他在精神上是十七世纪的人如何面对世界的这样一个状态。他一点也不古怪,也食人间烟火,不会和时代脱节。”童明说。

葛明补充道:“王澍也会使用电脑,手机,电子邮件,只是不依赖它们。他对现代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是敞开怀抱的,随着出国讲学的次数增多,英语是越说越好了。”

但王澍确实具备别人没有的一种“古”意,就是慢下来的能力。“他能够非常专注、非常明晰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而我们则是招架不及,混乱一团。这是我们和他之间差异性的一道鸿沟。”童明说。王澍曾用21天时间专门看康德的形而上学,看完后确定西方文化不能吸引他,转而坚定地深入中国文化。

童明现在不愿意看到的是人们仅仅从王澍的作品上追随和模仿他,“很可能短期之内蜂拥而现一大批瓦房、砖房风格的建筑,美其名曰‘王澍风格’,那就是好事变坏事了”。

“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他的性格和品性。他坚定、执着,鲜明地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是天生有使命感的人,总是想看看能往前走到什么程度。内心强大,不骄不躁,保持巨大的热情和持久的专注。他做的建筑是有思想、有立场、有力量的表达,同时尊重人的生活和传统的价值。”

相关新闻
热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