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偶像路先生再次以他的特立独行,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 路先生今年已然七十有四。当年我们何其有幸,随先生学习一年古代汉语。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很多情景随着之后岁月的磨砺而变得物是人非,但路先生当年的言传身教却在学生心中光彩不减,被奉……
路先生再一次震惊了我们,震得目瞪口呆,震得“晕”、“囧”、“我勒个去”这些个言简意深的词语,都无法生动传达我们心中万马奔腾般的咆哮心情。
因为路先生竟然会用qq,不但会用,聊天时还每句都带着奇奇怪怪的表情。路先生竟然还善用qq空间,但凡胸中有点墨水的人整日在空间伤春悲秋,路先生的空间里却文字不多,相册满满,都是他自己的靓照,要么像网络小胖一样被ps进各种海报,据说这些神作都出自他本人的手笔,要么是和染成满头金发的孙子一起摆45°忧伤的非主流pose。
在加了qq好友之后,人生偶像路先生再次以他的特立独行,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
路先生今年已然七十有四。当年我们何其有幸,随先生学习一年古代汉语。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很多情景随着之后岁月的磨砺而变得物是人非,但路先生当年的言传身教却在学生心中光彩不减,被奉为人生偶像。
第一堂课,路先生怀念着讲述了他和自己老师曾经亦师亦友的过去,微笑着对我们这些毛头孩子说,希望你们像当年的我一样称老师为先生,希望40分钟的课外我们也能成为朋友。从此,他有了不同于其他老师的称呼,路先生。
路先生本是山东人,却不带一点口音,地道悠长的京味京韵甩起来让人沉醉。不同于其他老师附庸风雅每日西装革履,路先生衣着普通简单,但腰杆挺得笔直,步履缓慢沉着,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自内而外带着一种风度,无法形容准确的我们只能以儒雅这个词来敷衍地描摹。
路先生上课从不带课本笔记,随口就是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工整的竖排楷体字写在黑板上,与课本一字不差。路先生爱用《论语》、《大学》为例证,在讲解古汉语的行文训诂外,更爱讲解修身齐家的人生道理。路先生的诠释纯粹得近乎童真,古书中绵延几千年的为人之道不再酸腐沉闷,成了学生们铭记心中的人生指引。
路先生其实师出名门,学问上承章黄学派,师门旁系日本皇室,但从不恃才傲物,为人最是谦逊有礼。向他提问,他反而会对学生道谢,感谢学生的真心向学。古汉语的晦涩艰辛在他的抽丝剥茧下,变得简单明了起来。课间或者电话解释不清楚的问题,路先生会直接请学生去他家里,翻出各种工具书详尽指点。每到考研前夕,路先生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被预约分配完毕,带着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地登门拜访,即使后来他已因年龄原因不再教授本科课程。
当年的路先生在中文系教授群中已然最是新潮时髦,令人印象无比深刻。那时候,一些教授人到中年,使用电脑打字、查资料已是非常吃力,收发邮件还要拜托别人帮忙。对六旬过半的路先生来说,这些小把戏都不在话下,他擅长的是打游戏,经常有学生找上门,和他痛快鏖战一场红色警戒。大片上映,会有学生租dvd去他家一起欣赏。世界杯时,会有学生拎着啤酒去他家看球……谈学问时的严谨缜密此时灰飞烟灭,只剩一个时尚风趣的老顽童。
几年未见,网络初逢,路先生依然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潮范儿十足。人生偶像的光环没有随着时光被褪去光芒,反而愈发光彩熠熠。我们这些先生的弟子,因仰慕他人格的端正昂扬,而让自己在污浊的物欲横流中保持一两分清醒;因钦慕他做学问的严谨专注,而让自己生活工作为人处世都不忘真诚相对;因羡慕他的宽容随和,而让自己面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冲击时不至于推拒惶恐……来源信息时报)